欢迎访问山东润扬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10年专注于气相色谱仪领域

产品质量有保证 售后7×24小时服务

13356323915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新闻中心

色谱分离技术1 :薄层色谱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

发布时间:2025-07-12 点此:6次

色谱分离技术是20世纪初在研究植物色素时发现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借以分离和鉴定一些结构和性质相近的有机有色物质。经过不断改进,已成功地发展成为多种类型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色谱法按其操作不同,可分为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又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

基本原理:色谱法又称层析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差异,使之不同程度地分布在两相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由于组分受固定相作用产生的阻力和受流动相作用产生的推动力不同,从而导致流速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薄层色谱(TLC)

薄层色谱可用于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离混合物;监测反应进程;为柱色谱选择理想的吸附剂和洗脱剂。薄层色谱又分为板薄层色谱和棒状薄层色谱。润扬仪器把薄层色谱分为1、2两个章节介绍,本章节为《色谱分离技术1 :薄层色谱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

1、板薄层色谱

①原理

薄层色谱通常是将吸附剂均匀地涂布在洁净的玻璃板(载玻片)上作为固定相,经干燥活化后,在薄层板的一端用毛细管点上样品,置于有适当极性的溶剂作展开剂(流动相)的展开槽内,进行展开,当展开剂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取出薄层板停止展开。

由于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率,最终得以在固定相薄层上分离。

②步骤

(1)点样

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氯仿、乙醚或四氯化碳等)配成1%溶液,用内径小于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薄层板上距一端1 cm处轻轻画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mm。因溶液太稀,一次点样往往不够,如需重复点样,则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影响分离效果。点样结束待样点干燥后,方可进行展开。

(2)展开

选择好合适极性的溶剂就可以进行展开了,薄层色谱展开在密闭器中进行。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层析缸内衬一滤纸。

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盛有展开剂的广口瓶中,广口瓶内衬一滤纸(下图1)。展开剂浸入薄层板的高度约为0.5cm。

(3)显色

薄层展开后,如果样品本身是有色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分离的过程。然而许多化合物是无色的,这就存在一个显色问题,常用的显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碘熏显色 最常用的显色剂为碘,它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形成褐色的配合物。方法是将几粒碘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待容器充满碘的蒸气后,将展开后干燥的薄层板放入,碘与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可逆地结合,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化合物的斑点位置呈褐色。

紫外灯显色 如果样品本身是发荧光性的物质,可以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所呈现的荧光。对于不发荧光的样品,可用含有荧光剂(硫化锌镉、硅酸锌、荧光黄)的薄层板在紫外灯下观察,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在亮的荧光背景下呈暗色斑点。

喷显色剂 非荧光性物质也可用喷雾器喷以适当的显色剂如浓硫酸、三氯化铁水溶液等显色剂,使样品斑点呈现颜色。

示例:监测反应进程(下图2)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13356323915

微信咨询
山东润扬仪器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